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價值與量化
大家都知道,冷卻水處理方案解決的是冷卻水系統容易出現的結垢、腐蝕、微生物和沉積問題,一個完整的冷卻水處理方案應該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1. 自動監控加藥設備; 2. 針對補水特點的藥劑方案; 3. 服務 在日常的運維中,除了對水系統和方案本身的關注外,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水處理方案帶來的經濟效益,即控制水系統的結垢、腐蝕、微生物和沉積問題帶來了哪些價值,關注水系統的整體運行成本。 通常,一個有針對性的水處理方案,能帶來如下的價值提升。
冷凍機、空壓機等設備都是通過電能驅動壓縮機做功來達到工藝過程的需求,是工廠的耗電大戶。改善冷卻水的結垢沉積和微生物問題,可以大大提升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從而減少壓縮機做功,也即節省了電耗。最直接的方法是跟蹤對比水處理方案實施前后,在類似運行時間和負荷情況下的電耗,從而計算出節省的電費。
電耗節省經濟效益RMB/yr=年節省電耗度數KWh/yr×用電單價RMB/KWh
對于冷凍機,還可以對比計算其運行的能效比(COP),來計算出預期電耗的節省。
通過提高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可以直接減少系統的水耗。此外,通過改變用水方式,排污水回收再利用等方式,也可以節省水耗。這部分的效益很容易通過節省的水耗和用水的單價計算得出:
水耗節省經濟效益RMB/yr=年節省水耗tons/yr×用水單價RMB/ton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特定的補水條件,冷卻水系統有其合適的運行濃縮倍數,并不能一味去提高濃縮倍數,追求節水。
板式熱交換器和管殼式換熱器等是工廠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常用關鍵換熱設備,這類設備使用冷卻水和工藝介質換熱,把工藝介質冷卻至工藝要求溫度。當冷卻水存在結垢沉積、微生物問題時,極易造成這類換熱設備的污堵,致使工藝介質無法冷卻至工藝溫度,從而造成生產的中斷。
而水處理方案通過減少結垢、腐蝕、微生物和沉積問題,保持換熱器管路表面的潔凈度,大大延長換熱設備的連續工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這部分效益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量化
減少停機時間經濟效益RMB/yr =(原每年設備停機時間hrs-現每年設備停機時間hrs)×單位時間的產值RMB/hr
水處理方案通過減緩水系統管路和換熱器設備的腐蝕,大大延長管路和設備的使用壽命,保護客戶的資產。
通過腐蝕率掛片測試,可以計算管路和設備的金屬腐蝕率,從而預估管路和設備的使用壽命。
改善腐蝕率的經濟效益可用以下公式進行量化:
腐蝕改善經濟效益/yr = C÷T0-C÷(CR0×T0÷CR)
C—管路設備投資總額,RMB T0—基準使用年限,yrs CR0—基準腐蝕率,mm/yr CR—運行腐蝕率,mm/yr 冷卻水系統的結垢、微生物和沉積問題大大降低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并容易造成換熱管路污堵,工廠不得不對換熱器進行清洗來恢復換熱器的工作狀態。 冷卻水方案通過控制以上問題,能延長換熱器的清洗周期,減少清洗頻次,效益量化如下: 減少清洗經濟效益RMB/yr=減少清洗的次數次/yr×單次清洗成本RMB/次 通過對客戶水系統的深刻理解和專業的知識,對工廠的用水方式、回用方式、工藝流程提出改善措施,所帶來的收益往往遠超水處理方案帶來的效益,這是專業服務的最大價值體現,這部分由具體的改造項目效益來量化。 這部分效益通常是由高度智能化的加藥設備和領先的藥劑技術(如固體藥劑、更安全的藥劑成分等)帶來的,效益計算如下: 節省工時效益RMB/yr=節省的工時數hrs/yr×工時成本RMB/hr 綜合以上的計算,我們就可以得出循環冷卻水方案的ROI(投入產出比)來評估方案的總效益。 ROI=(增加的經濟效益RMB/yr-增加的費用支出RMB/yr)/增加的費用支出RMB/yr×100% 比起關注水處理方案本身的成本,更應該關注的是方案的ROI,這才是更能體現方案價值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