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處理領域,總氮是一個關鍵的衡量指標,總氮里面也分了很多氮,很多小伙伴都分不清楚,今天通過總氮的成分、來源、危害、去除原理、測定方法、去除路徑、影響因素等方面把整體輪廓理清楚。
TN 是什么
TN,即總氮,是指水體中各種形態氮的總量 。它是反映水體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涵蓋了有機氮和無機氮,能直觀體現水體中氮素的整體含量水平。所以不要把他理解成單一物質元素,它是氮元素的結合體。咱平時去除總氮就是去除總氮里面氮元素。
TN 里面有什么
我們先把它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的結合就比較有助于理解。
有機氮:是指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像蛋白質、尿素、氨基酸等都屬于有機氮。
無機氮:包含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
好了,到這里我們就知道總氮里面有什么。那聽說過一個叫 TKN(凱氏氮)是什么?
凱氏氮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能被凱氏法轉化為氨態氮的所有氮化合物的總量。也就是上面的(有機氮)+(氨氮)= 凱氏氮。
氨氮:污水中常見的無機氮形態,以游離氨和銨離子的形式存在。
亞硝酸鹽氮:是氮循環的中間產物,也就是硝化過程的中間產物。
硝酸鹽氮:則是含氮有機物氧化分解的最終產物,也就是硝化過程的最終產物。
這些形態的氮在污水環境中可相互轉化?,F在是不是就搞清楚這氮那氮到底是啥了,總氮就是他們的爺爺。
氮的主要來源
生活污水:人類的日常生活會產生大量污水,其中包含排泄物、洗滌劑、廚房廢水等。這些污水中含有蛋白質、尿素等含氮有機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會逐漸轉化為氨氮等其他形態的氮。
工業廢水:許多工業生產過程都會產生含氮廢水,比如化工、制藥、食品加工、印染等行業。這些工業廢水的含氮化合物成分復雜,濃度差異較大,處理難度較高。
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氮肥,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以及農村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都是總氮的重要來源。雨水沖刷農田時,會將土壤中的氮素帶入地表水體,而畜禽糞便中的氮素也會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滲透進入水體。
氮的危害
引發水體富營養化:當水體中氮含量過高時,會為藻類等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養分,導致藻類大量繁殖,引發水體富營養化。這不僅會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嚴重時會引發水華或赤潮現象。
富營養化的意思就是氮、磷等植物養料含量過多,簡單的理解就是水里的“維他命” 太多啦。就像人們吃飯一樣,這些營養物質可以讓水里的藻類和水草等植物正常生長,但是富營養化的時候,就好比瘋狂的灌維他命,過多的維他命會讓水里的藻類瘋狂地生長繁殖,會引發“綠潮暴動”。
導致水質惡化:藻類過度繁殖后,會逐漸死亡并分解,這個過程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體缺氧,進而導致魚類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水體變得發黑發臭。
威脅人類健康:亞硝酸鹽氮具有較強的毒性,它可以與人體中的仲胺反應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物質。飲用水中如果硝酸鹽氮超標,會導致嬰兒患上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處理系統失衡:高濃度總氮抑制污水處理廠微生物活性,導致脫氮效率下降。
TN 的去除原理
咱開頭也說了,總氮的去除是去除它里面包含的氮元素,所以氮元素的去除就會伴隨總氮的下降。
有機氮去除:微生物通過氨化作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然后再利用硝化作用將氨氮去除。
氨氮去除:在好氧條件下,亞硝酸菌首先將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氮,接著硝酸菌再將亞硝酸鹽氮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氮,這個過程被稱為硝化作用。那氨氮就去除了,只剩下硝酸鹽氮待處理。
注:咱平時聽到的硝化菌就是亞硝酸菌+硝酸菌的統稱
硝酸鹽氮去除:在缺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利用碳源將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從而從水中逸出,實現硝酸鹽氮的去除。
邏輯:總氮 =(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每降低里面的任何一個元素指標都是在相應的降低總氮。
轉化過程: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氮氣(能不能理解總氮怎么去除了?)
補充小知識
硝化過程: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在好氧池里進行)
反硝化過程: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氮氣(在缺氧池里進行)
TN 過高的危害
干擾污水處理系統:會給污水處理系統帶來沖擊,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降低生物處理效果,影響對其他污染物的去除。
增加處理成本:為了應對總氮過高的問題,污水廠需要采取額外的措施來進行處理,如增加處理工藝、投加藥劑等,這無疑會增加污水處理的成本和運行管理的難度。
TN 測定方法
總氮的常見測定方法有兩種:HJ199-2023《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HJ636-2012《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優點:操作步驟簡單、試劑常見易獲取、適用廣泛、穩定性和重現性較好。
缺點:實驗條件要求苛刻、干擾因素多且消除復雜、對高濃度樣品檢測麻煩、低濃度檢測靈敏度有限。
原理:在堿性加熱條件下,用過硫酸鉀把水樣里各種形態的氮變成硝酸鹽,然后測水樣在 220nm 和 275nm 處的吸光度,用特定公式計算校正吸光度,和標準曲線對比得到總氮濃度。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優點:抗干擾強、自動化高可在線消解、靈敏度高、檢測范圍寬。
缺點:儀器及維護成本高、試劑有腐蝕性和毒性、操作要求高。
原理:先把水樣中含氮化合物在酸性加熱條件下氧化成硝酸鹽,用鹽酸羥胺除過量氧化劑,再用三氯化鈦把硝酸鹽還原成一氧化氮,用載氣將一氧化氮送入儀器,測它在 214.4nm 處對光的吸收,根據吸光度和總氮濃度的正比關系得出結果。
TN 去除的技術路徑
生物法:前面總氮的去除原理,咱們也探討過,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通過硝化和反硝化過程來實現總氮的去除。常見的生物處理工藝有 AO、AAO、SBR 、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等。
物理化學法:主要包括折點加氯法、吹脫法、離子交換法等。折點加氯法是通過向水中投加過量的氯氣,將氨氮氧化為氮氣。吹脫法是通過調節 pH 值,使氨氮轉化為游離氨,然后通過吹脫的方式將其去除。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對氨氮進行吸附,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
TN 影響因素
那小伙伴們是不是經常發現,氨氮降下去了,總氮降不下去,其原因是總氮的去除其本質可以理解為硝態氮(硝酸鹽氮)的去除。氨氮轉化到變成硝態氮了,所以它下降了,但是硝態氮并沒有去除,所以總氮就降不下去。
進水水質異常:工業廢水的沖擊是導致進水水質異常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果工業廢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會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影響總氮的去除效果。此外,進水氮含量突然升高,超出了污水廠的設計負荷,也會導致總氮超標。
工藝運行問題:
碳氮比:生物脫氮過程中,反硝化細菌需要足夠的碳源來還原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一般認為,適宜的碳氮比(C/N)在 4-6 之間。如果C/N小于3,表示碳源不足,反硝化反應不能充分進行,總氮去除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出水總氮異常升高。
溶解氧:好氧區的溶解氧應控制在 2-4mg/L,缺氧區的溶解氧一般低于 0.2-0.5mg/L,基本維持在0.2-0.3mg/L,厭氧區維持0.2mg/L以下,基本處于無氧狀態。好氧區溶解氧過高,會使回流至缺氧區的混合液中攜帶過多氧氣,破壞缺氧環境,抑制反硝化細菌的活。而溶解氧過低,硝化反應不完全,會使氨氮不能完全轉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會導致出水總氮異常。
溫度:溫度對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活性都有重要影響。溫度低于 15℃時,微生物的活性會顯著降低,總氮去除效率下降。
pH 值:硝化反應適宜的 pH 值范圍通常在 7.0-8.0,反硝化反應的適宜 pH 值在 7.0-7.5 之間。水質偏酸的處理廠,缺氧或者厭氧至少也要維持在 6.5-7.5 之間。pH 值超出這個范圍,會影響微生物體內酶的活性,進而影響硝化和反硝化反應的進行,導致出水總氮異常。
污泥齡:一般來說,污泥齡在 10-30 天較為合適。污泥齡過短,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難以在系統內維持足夠的數量和活性。污泥齡過長,污泥會發生老化,微生物的代謝能力下降,都會影響總氮的去除效果。
此外,污泥回流不暢也會導致污泥流失或濃度過低,影響處理效果。內回流不夠也會導致硝態氮的去除效率下降。
微生物問題: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溫度、pH 值等。如果這些環境條件不適宜,會導致微生物活性降低,從而影響總氮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