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全方位(自認為)闡述了 ORP 的運行問題。分為以下幾塊,內容淺顯易懂,助力大家短時間內摸懂 ORP 的來龍去脈。
ORP 作用 ORP 關聯因素
ORP 控制難點 ORP 異常變化規律
ORP 反應范圍 ORP 作為指導參數的判斷邏輯
ORP 異常問題排查流程
ORP 作用
指示氧化/還原環境
正值(高ORP):氧化性環境,如好氧條件,利于有機物分解、硝化反應或臭氧消毒。
負值(低ORP):還原性環境,如厭氧缺氧條件,適用于反硝化、磷釋放等過程。
關鍵應用場景
曝氣池控制:維持高ORP以確保好氧微生物高效降解有機物。
脫氮除磷:厭氧釋磷需低ORP,硝化反應需高ORP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反硝化反應需低ORP,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消毒效果監測:高ORP表明消毒劑,如次氯酸有效滅活病原體。
污泥消化:厭氧消化需低ORP以促進產甲烷菌活動。
ORP關聯因素
溶解氧(DO)
高DO:促進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反應(如硝化反應),顯著提高ORP正值,通常>+50 mV。
低DO:氧氣不足時,微生物轉向以硝酸鹽、硫酸鹽等為電子受體的厭氧/缺氧反應(如反硝化、硫酸鹽還原),ORP下降至負值,如-100 mV以下。
指導場景:曝氣池中通過調節曝氣量控制ORP,優化硝化與反硝化過程。
有機物濃度
高濃度有機物: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大量消耗DO或硝酸鹽,導致還原性環境,ORP隨之降低。
低濃度有機物:有機物減少后,氧化性物質占主導,ORP升高。
指導意義:進水負荷突變會導致ORP波動,需通過預處理,如初沉池穩定有機物濃度。
pH值
酸性條件:在酸性條件下,一些氧化劑的氧化性會增強,ORP 升高。
堿性條件:而在堿性條件下,一些還原劑的還原性可能增強,ORP 降低。
溫度
高溫(>35℃):加快微生物代謝速率,加速DO消耗,可能導致ORP下降;但高溫也可能抑制部分微生物活性。
低溫(<15℃):微生物活性降低,反應速率減慢,ORP變化滯后。
氧化還原物質的存在
氧化性物質:氧化態物質濃度增加,會使 ORP 升高。例如,投加次氯酸鈉可快速提升ORP。
還原性物質:如硫化物可將ORP拉低,還原態物質濃度增加則會使 ORP 降低。
微生物種群與代謝活動
好氧微生物:依賴氧氣進行代謝,如硝化菌,氧化性相對減弱,ORP 可能降低,好氧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可能會影響水中的氧化還原物質的組成和濃度,進而影響 ORP,需維持高ORP環境。
厭氧微生物:通過反硝化、硫酸鹽還原,導致ORP下降。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進行代謝,會產生一些還原性物質,如硫化氫、甲烷等,導致 ORP 顯著降低。
兼性菌:隨環境變化切換代謝模式,動態影響 ORP。
水力停留時間與混合條件
HRT過短:反應不充分,ORP 波動大,例如厭氧池HRT不足時,有機物未完全酸化,ORP 無法穩定。
混合不均:局部缺氧或富氧區域導致 ORP 分布差異,影響整體處理效率。
化學藥劑投加
氧化劑:為了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常向污水中投加氧化劑,如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這些氧化劑直接提高 ORP。
還原劑: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投加還原劑來處理污水中的特定污染物,如亞硫酸鈉用于去除余氯,使污水的還原能力增強,ORP 降低。
混凝劑:如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等,可能會與污水中的某些氧化還原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從而間接影響 ORP。
污泥濃度與回流比
高MLSS:微生物總量大,耗氧速率快,可能導致缺氧微環境,ORP降低。
污泥回流:將硝酸鹽帶回缺氧區,促進反硝化并降低ORP。
毒性物質
含硫化合物:污水中的硫化物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會使 ORP 降低。
重金屬離子:一些重金屬離子具有氧化性,會使 ORP 升高
ORP 控制難點
在污水廠中,ORP 運用存在諸多難點,檢測環節中,電極易被污水里的油脂、懸浮物等污染、中毒和磨損,影響測量準確性,且需定期更換,增加運維成本。
同時污水成分復雜,其所含物質相互作用以及溫度、pH 值、流速等因素都會干擾測量。
控制環節方面,由于污水廠處理過程復雜,ORP 與其他工藝參數關系并非線性,不同污水廠情況各異,難以建立通用精確模型控制,且從檢測到調控存在時間差,污水處理系統慣性大,ORP 波動后恢復穩定慢,相比之下不如 DO 溶氧儀、pH監測儀直觀好用。
在與工藝適配環節,不同污水處理工藝對 ORP 要求不同且相互影響,受進水水質、水量等干擾難以精確控制,新型工藝的 ORP 控制策略也不成熟,而且 ORP 變化影響微生物,微生物適應過程中處理效果會波動,總體而言,ORP 調控不夠直觀,不建議做控制參數,建議做為判斷參考值較好。
ORP 異常變化常見規律
ORP 突然升高
可能原因:
進水含強氧化性物質:如次氯酸鈉、過氧化氫等消毒劑混入污水。
曝氣過量:好氧池中曝氣量過大,溶解氧急劇升高,ORP隨之上升。
反硝化受阻:缺氧池中反硝化效率下降,如碳源不足,硝酸鹽積累導致ORP升高。
情況:含氧化劑工業廢水偷排、曝氣設備閥門誤開導致過量曝氣。
ORP 突然降低
可能原因:
進水有機物沖擊:進水中有機物濃度突然升高,在厭氧或缺氧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會消耗大量電子受體,導致 ORP 值下降。毒性物質,如硫化物、重金屬進入,抑制微生物活性,導致還原性物質積累。
缺氧/厭氧環境惡化:如攪拌不均、污泥沉積,局部形成嚴格厭氧區,產生硫化氫等還原性物質。
溶解氧不足:好氧池曝氣設備故障,DO驟降,ORP隨之下降。
情況:食品/屠宰廢水沖擊,曝氣系統堵塞或停電。
ORP 持續升高/下降
可能原因:
微生物代謝:微生物受到沖擊,活性下降,對溶解氧利用不充分,ORP 值可能會升高。
微生物種群變化:污水廠內微生物種群發生變化,如厭氧段產甲烷菌受到抑制,而硫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會使厭氧段 ORP 值升高。
回流比變化:當硝化液回流比增大,缺氧段的 ORP 值可能會升高,因為回流的硝化液中含有較多的硝態氮等氧化性物質。
加藥控制不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投加的混凝劑、絮凝劑、消毒劑等藥劑的量和種類不合適,也會導致 ORP 值異常。
pH 值:污水中混入大量工業廢水,其酸/堿性可能與常規生活污水差異巨大,從而導致進水 pH 值大幅波動。酸性條件 ORP 值升高,堿性條件 ORP 值降低。
情況:污泥膨脹期間,微生物活性受到影響,好氧段 ORP 值會出現波動,回流比未隨進水負荷進行同步調整,工業廢水偷排。
ORP持續波動
可能原因:
進水水質不穩定:如pH、鹽度或毒性物質間歇性沖擊。
污泥活性異常:污泥老化或中毒導致代謝紊亂,氧化還原反應不均衡。
混合不均勻:池內水流或攪拌不均,局部區域 ORP 差異大。
極端天氣:溫度升高會加快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ORP 值可能會升高。早晚極端溫差也會影響 ORP 波動。
情況:污泥膨脹或絲狀菌過量生長,污泥老化等。
ORP 反應范圍
結合工藝段判斷 ORP 合理性
好氧池:正常范圍 +50~+350 mV
ORP過高:可能曝氣過量或含氧化性物質。
ORP過低:DO不足、有機物沖擊或硝化受阻。
缺氧池:正常范圍 -50~+50 mV
ORP過高:反硝化碳源不足或DO滲入過多。
ORP過低:攪拌不足,局部厭氧產硫化物。
厭氧池:正常范圍 -250~-100 mV
ORP過高:DO或硝酸鹽滲入,破壞厭氧環境。
ORP過低:產甲烷菌活性受抑制,酸化積累。
ORP變化的動態分析
短時間內劇烈波動:通常與進水沖擊、設備故障或毒性物質有關。
長期偏離正常值:可能因工藝參數失衡、污泥活性異常或設備老化。
周期性波動:可能與進水水質波動、間歇性投加藥劑或運行模式調整有關。
具體可參考上面的 ORP 異常變化常見規律。
ORP異常問題排查流程
第一步:確認 ORP 數據真實性
檢查探頭狀態:電極是否污染,校準是否失效。
排除干擾因素:溫度波動,高電導率或強腐蝕性物質可能干擾測量。
第二步:同步監測關聯關鍵參數分析
注:↑:上升、↓:下降
厭氧池
關聯參數:揮發性脂肪酸(VFA)、pH
分析邏輯:ORP↑ + VFA↑ →可能產甲烷受阻、ORP↓ + pH↓ → 可能酸化過度
缺氧段
關聯參數:硝酸鹽、COD、攪拌強度
分析邏輯:ORP↑ + 硝酸鹽↑ → 可能反硝化碳源不足
好氧池
關聯參數:DO、氨氮、硝酸鹽、pH
分析邏輯:ORP↓ + DO↓ → 曝氣不足、ORP↓ + 氨氮↑ → 可能硝化抑制
注:大家可以先建立一個類式的模型庫,那出問題的時候咱們就可以直接拿出來對著排查。
第三步:溯源排查異常原因
進水水質排查:檢測進水COD、BOD、毒性物質、檢查工業廢水偷排(尤其含氧化劑或還原性物質)。
工藝運行檢查:
好氧池:曝氣量是否均勻,曝氣頭是否堵塞。
缺氧池:攪拌是否充分,碳源投加是否充足。
厭氧池:是否滲入DO或硝酸鹽,污泥濃度是否過低。
污泥活性檢測:鏡檢觀察微生物狀態,如絲狀菌、原生動物,檢測SV30、SVI。
這部分就到這結束了,如果還要講的細一點還能講很多羅里吧嗦的,但是咱夠用就行哈,也沒必要增加太多負擔,腦子裝不下。